你知道我國鍋爐(lu)用鋼的發展歷史嗎? 如果你不知道的話就跟著小嘉一起了解一下吧!
為了加快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的腳步,在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我國多個部分如電力、科研院所、生產產企業和冶金等,針對壓力容器用鋼板與鍋爐用鋼展開了很多的研究,且擬定了我國鍋爐用鋼板的規范。規范稱號為《制作鍋爐和火箱用熱軋碳素鋼板技能條件》,即GB713-63。
在制定這個規范的候,是把壓力容器用鋼和鍋爐用鋼分開制定的。通過近50多年的開展,此項規范一共修訂了6次。分別為GB713-63,GB713-72,GB713-86,GB713-1997,GB713-2008GB / T 713-2014。
關于該規范的稱號,是在修訂2008版時,修訂組綜合剖析國外學習壓力進行容器技能規范的稱號,又通過不斷反復能夠考慮,才確定了現在的稱號。同類型的產品,每個國家的叫法也不一樣,比如日本JIS G 3119:1987鍋爐及其他壓力容器用錳鉬鋼和錳鉬鎳鋼;前蘇聯гOCT5520-79鍋爐及壓力容器用碳素鋼、低合金鋼和合金鋼板;法國叫做NFA36-205(1982)鍋爐及壓力容器用碳素鋼及碳錳鋼。
由于考慮到國內鍋爐和壓力容器多年來一直在獨自擬定規范,把初稿初稿變成“鍋爐和壓力容器鋼板”已經成為我們的習氣,讓各方都能承受。后來,依照音量電位器規范委員會的定見改為“承壓設備用鋼。”
在征求大家的意見時,有些企業單位認為仍是叫“鍋爐及壓力容器用金屬鋼板”好,由于不同意見的不一致,通過有關主管管理部分進行協商,送審稿的稱號又改成了“鍋爐和壓力容器用鋼板”,并得到了審定會的同意。故而“鍋爐及壓力容器用鋼板”規范的叫法沿用至今。
鍋爐鋼板規范屬于重要用途產品規范,它的制作技能難度高,產量比較大,而且安全可靠性嚴。跟著我國鋼鐵行業產品服務質量的和生產管理技能的不斷努力進步,鍋爐鋼板規范也在逐漸選用世界先進國家規范,使規范水平不斷學習進步。
通過60多年的開展,鍋爐用鋼板規范從最初的4個牌號發展到現在的12個牌號,規范技能水平得到了極大的進步,同時也反映了我國鋼鐵工業的技能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