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港第三發電廠耐酸鋼煙囪基礎(二)
利港第三發電廠耐酸鋼煙囪工程采用濕法脫硫系統,排放脫硫后煙氣的煙囪,在國內比較少,而且運行時間也比較短,所以也沒有成熟的經驗供參考,而且目前在國家標準及電力行業內的標準也沒有具體說明,所以本工程的煙囪結構選型問題成為重點。經過與工藝人員了解,脫硫除去了煙氣中大部分的S02,但是對除去煙氣中存在的S03的效率并不高。本工程沒有采用GGH (Gas-Gas Heater),經脫硫后的煙氣為低溫飽和濕煙氣,更加容易在筒壁上結露,結露后形成的具有腐蝕性的水液通過設置的集酸管排到廢液池中。根據目前一些資料的介紹,煙氣脫硫后,對煙囪的腐蝕隱患并未消除,相反地脫硫后的煙氣環境 (低溫、高濕等) 可能使腐蝕狀況進一步加劇了,通常腐蝕等級認為是強腐蝕。
根據以上分析,考慮采用耐(nai)酸鋼(gang)多管式煙囪。多管式煙囪在國外比較普遍,例如: 新加坡電廠煙囪中多數為此種形式,新加坡塞拉雅電廠三期,3 X 250M W燃煤機組,三爐一座煙囪,煙囪設3個180 米高鋼內筒; 美國M ITCHELL 電廠2 X 800M W 機組,兩爐合用一座 368 米煙囪,2 個鋼內筒。我國多管式煙囪近 10 幾年發展很快,己有很多工程實例,如:北侖港電廠一期,2 X 600M W 亞臨界燃煤機組,一爐一座煙囪,每座煙囪設1個240 米高鋼內筒; 北侖港電廠二期,3 X 600M W 亞臨界燃煤機組,三爐合用一座煙囪,煙囪設3個240 米高等內徑鋼內筒。
多管式煙囪內筒的數量一般為2-4 個,每臺機組運行互不影響,煙囪的檢查、維修方便,一旦需要,可立即對排煙內筒實施維護和補強; 另一大優點是減輕自重,減少地基處理費用; 另外多束煙囪提高煙氣自拔力。
對多管式煙囪,排煙內筒的結構材料選擇一般有兩種: 鋼內筒型結構和磚砌內筒型結構。從對煙氣的抗滲防腐考慮,耐酸鋼多管式煙囪內筒應選用閉性好,整體性強,自重輕和無連接接頭的鋼內筒。
可見耐酸鋼多管式鋼內筒煙囪的優點是比較明顯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大機組、大容量電廠的出現,脫硫系統的廣泛應用,人類對環境要求的提高,耐酸鋼多管式鋼煙囪形式必然會成為大家首選的方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