鎳對耐候(hou)鋼的影響試驗結果
連續轉變動力學曲線
從圖1中可以看出,兩種成分試驗鋼CCT曲線可以分為3個主要區域:高溫轉變區,相變產物主要為先共析鐵素體和少量珠光體;中溫轉變區,相變產物主要為貝氏體;低溫轉變區,相變產物為馬氏體。對比圖1(a)和圖1(b),無Ni(0. 02% Ni )試驗鋼各相轉變溫度均出現提高,Ar、Ar3分別由含0. 27% .Ni試驗鋼的670.2 C和860.0 C升高到710.1 C和882.5C,并且貝氏體和馬氏體相變也相對提前發生。此外,當冷卻速度≤5 C/s時,無Ni試驗鋼已發生貝氏體轉變,而含0.27% Ni的試驗鋼需>5℃/s才發生貝氏體轉變。
高溫抗拉強度和熱塑性 從圖2(a)可以看出,溫度明顯影響了材料的高溫塑性,試驗鋼存在3個熱塑性變化的典型區域: I區在700 ~900 C,該區塑性較差,800 C塑性低谷斷面收縮率約30% ,隨后隨著溫度的升高,材料塑性逐漸回升,但是與含Ni鋼相比,不含Ni的試驗鋼區在900~1200 C,Ni元素對該段熱塑性影響較大,含鎳試驗鋼塑性在900C回升到80%后重新下降,950 C出現第二個塑性低谷,并且,隨著Ni含量從0.12%增加到0.27%,斷面收縮率由63%下降到51%,無鎳試驗鋼則未出現第二個塑性低谷區,950C塑性達到70%; I區在1200~ TC,該區內3種成分試驗鋼塑性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下降。
圖2(b)試驗鋼的高溫抗拉強度顯示對應塑性波動較強的750~950C,材料的高溫抗拉強度背離了隨溫度升高而降低的- - 般規律,在750 ~850℃,材料的抗拉強度隨溫度的升高略有增加,900C時含Ni較少和不含Ni的2*和3*試樣抗拉強度開始下降,而含0.27% Ni的1#試樣伸強度達到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