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候鋼的發展歷史
耐候鋼, 即耐大氣腐蝕鋼,是介于普通鋼和不銹鋼之間的低合金鋼系列,耐候鋼由普普通鋼添加少量銅、鎳等耐腐蝕元素構成耐候鋼。具有優質鋼的強韌、塑延、成型、焊割、磨蝕、抗疲勞等特性。同時,它更耐秀,可以延長構件的抗腐蝕壽命、減少降耗,省工節能等優點。耐候鋼最早起源于歐美,早在20世紀初時,歐美的科學家發現Cu能夠加強鋼鐵在空氣中的抗腐蝕能力。
在1993年的時候,美國一家名叫USSteel的公司,率先成功的研發出了corten鋼——抗腐蝕高抗拉性能的低合金鋼, 并于60年代不涂漆直接應用于建筑和橋梁,其中應用最普遍的是高P、Cu加Nl的CortenA系列和以cr、M17、Cu合金為主的CortenB兩種系列,這兩種鋼材在美國、日本和歐洲得到了廠泛的應用。
我國的耐候鋼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開始研制的,并且發展了一些新的鋼種,比如和武鋼的09CuPTi系列、1OPCuRE系列,鞍山鋼鐵廠研制08CuPVRE系列。
耐候(hou)鋼廣泛的用來制造橋梁、塔架、車輛、集裝箱等鋼結構的低合金結構鋼;而普通鋼則用于建筑結構、交通運輸、機械制造、家用電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