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候鋼10PCuRE交流阻抗與失重實驗的比較
表1中隨著浸漬周期的延長,相對擴散距離不斷增大.如果假定粒子在已經生成的穩定化銹層中的擴散系數相同,對于銹層而言,L表征的為內銹層的厚度,即隨著浸漬周期的延長內銹層不斷增厚,從而大大阻礙了腐蝕介質對基體內部的浸蝕,因此材料的腐蝕速度變小.隨著浸漬周期的延長,耐候鋼的表面電容值不斷減小.其可能的原因是,靠近內銹層的FeOOH溶解再生成,原有的孔洞和裂紋消失,外銹層不斷的向內銹層轉化,導致平均孔洞及裂紋深度減小,所以雙電層電容減小.比較參數的總阻值,總阻抗也隨著浸漬時間的增加而增大,表明了銹層抵抗外界腐蝕的能力的增強與L增大是相對應的.
耐候鋼10PCuRE的交流阻抗與失重實驗的比較
耐候鋼樣品號 | R/Ω | C]/nF | L/ 10-4m | WsR/ Ω | WsT/ 10-8s | WsP | CPE-T | CPE-P | 總阻抗R/Ω |
1 | 228.9 | 6.429 | 5.675 | 312.8 | 32.210 | 0.5 | 0.00474 | 0.20406 | 546 |
2 | 251.3 | 4.490 | 6.734 | 363.6 | 45.350 | 0.5 | 0.00537 | 0.77921 | 614 |
3 | 320.3 | 43390 | 7.169 | 373.5 | 51.397 | 0.5 | 0.00330 | 0.36137 | 759 |
4 | 433.4 | 3.367 | 7.240 | 453.7 | 52.423 | 0.5 | 0.00888 | 0.28300 | 896 |
分別以1試樣的相對擴散距離、腐蝕率、阻抗的耐蝕率為100%,計算其他試樣的相對耐蝕率,結果如圖3.雖然各個參數比較的結果不盡相同,但總的規律是相似的.即隨著時間的延長,耐候鋼的耐蝕能力在增強,這種作用是由于內銹層的不斷增厚所致,用不同參數比較的結果不同,可能原因是受到外銹層的影響。
以上就是耐候鋼10PCuRE的交流阻抗與失重實驗的比較了,記得分享給身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