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紀初時,歐美等國家已經開始研究具有耐腐蝕性能的鋼種了即耐候鋼。通過長期的實現,人們發現含有Cu、P等微量合金元素的鋼種就有良好的耐大氣腐蝕性能。
英國鋼鐵協會和美國材料試驗學會等部門在一九一六年時曾對鋼材的耐候性進行大規模系統的大氣暴露試驗。結果表明,含有P,Cu,Cr等元素的鋼種其耐候性能都非常良好,除此之外,NI,M0,Al, V,Ti等元素也能起到一些負責效果。在此基礎上,耐腐蝕高抗拉強度的含 Cu低合金鋼在30年代時被美國的U.S.Steel公司首先研制成功,被稱為Corten鋼,在60年代的時候已經可以不涂漆直接用于橋梁和建筑,而在其中最普遍應用的是CortenA系列(微量合金元素為P,Cu,Cr,Ni)和CortenB系列(以 Cr,Mn,Cu合金化為主)。
耐候鋼在日本、歐洲應用的也十分廣泛。我國在60年代時大量研發耐候鋼,并發展了一些自己的鋼號,比如10CrCuSiV、08CuPVRE系列、、 09MnNb,10CrMoA109CuPTi系列等。
耐候鋼(gang)又叫做耐大氣腐蝕鋼,它是通過在普通鋼中添加一微量的合金元素獲得的一種低合金鋼,其具有良好的耐大氣腐蝕性能,主要合金元素為Cu,P,Cr,Ni等。